一次大雾天气下PM2.5二次无机粒子的数值模拟
作者:
基金项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709);;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开放课题(2006STB02)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文章评论
  • |
    摘要:

    利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对2002年12月1—3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大雾天气下PM2.5二次无机粒子的演变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白天相对湿度降低,雾滴蒸发脱水后PM2.5二次无机粒子会悬浮在大气中;夜间在水汽凝结成雾滴的过程中,大量的PM2.5二次无机粒子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促进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午后PM2.5二次无机粒子积聚及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北京及周边地区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并推断该区域很可能是霾天气。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费建芳; 王锐; 王益柏; 黄小刚;,2009.一次大雾天气下PM2.5二次无机粒子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学报,32(3):360-366. FEI Jian-fang; WANG Rui; WANG Yi-bai; HUANG Xiao-gang(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 China);,2009.[J]. Trans Atmos Sci,32(3):360-36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8-11-10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