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第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论自然正交函数的稳定性

      1979, 2(2): 89-98.

      摘要 (1005) HTML (0) PDF 574.96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亚洲500毫巴候平均环流进行了天气统计学分析[1]以后,本文进一步利用更新了的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指出,原始资料经过中心化处理后,在所对应的时空尺度上,自然正交函数是稳定的。在这一分析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如果所分析的随机过程是平稳的,则其对应的自然正文函数是稳定的。从而为以自然正交分解方法为基础的预报问題提供了物理基础,并可以大大节省计算工作量。本文还对气象上使用自然正交分解方法的若干问題进行了讨论,为有效地使用自然正交分解方法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看法。.

    • 季风爆发与梅雨期雨量的关系及其预报

      1979, 2(2): 99-107.

      摘要 (800) HTML (0) PDF 629.61 K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印度西南季风和我国东南季风的建立,讨论高层季风和低层季风与梅雨量的关系,并对东经120度逐日经圈环流进行分析,发现在我国东部夏季存在一个600—1000公里范围的季风垂直环流(方向和哈特莱[Had1ey]环流相反),自南向北移动,它的升支恰好对应一条东西向雨带,初夏移至江淮地区就是梅雨。由于它的空间尺度较小,在较长时间的平均图上不易发现。还通过l965年和1969年的个例分析指出:季风垂直环流强的年份当年梅雨也明显,反之,季风垂直环流弱的年份当年梅雨也不清楚,本文还指出青藏高原前期的热力状况对季风有很大影响,同时发现中纬度冬季西风强度与夏季环流、梅雨期雨量有密切关系。

    • 平流层高低纬度环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979, 2(2): 108-115.

      摘要 (879) HTML (0) PDF 539.70 K (1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对赤道地区平流层纬向风位相的26个月左右的周期振荡(即准两年振荡)进行了不少研究,指出了它们的时空变化规律[1],讨论了准两年振荡位相与中高纬度环流型[2],与对流层中高纬度能量循环[3],与夏季西太平洋付高位置和我国大范围降水、气温的关系[4],增进了人们对平流层环流变化规律以及平流层与对流层环流相互关系的了解。

    • 500毫巴平均高度场与旬降水量的交叉功率谱分析

      1979, 2(2): 116-123.

      摘要 (837) HTML (0) PDF 542.26 K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功率谱和交叉功率谱分析方法,以长江下游南京等几个站为例,讨论旬降水量序列与亚欧500毫巴旬平均高度场序列在时间域上的多频振动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谱分析得到各种显著周期振动(频率)的地区分布,各种显著相关后延时间的地区分布,以及两个序列中各种周期分量之间的相关指标(指相应频率上的凝聚函数)。这些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有可能作为进一步探讨天气气候规律和长期超长期预报方法的参考。本文并将进一步把相关场的普查与场和预报量序列的多频振动结构联系起来,以便深入探讨大气运动的前后期对应关系。

    • 我国近代气候振动的若干事实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1979, 2(2): 124-135.

      摘要 (737) HTML (0) PDF 807.67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气候异常对于国计民生关系很大。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天气气候异常频频出现。研究气候振动规律及其预测方法已成为近代气象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气温是描写气候状况的一个最基本的物理量,气温的多年振动反映各地气候的振动。本文通过绘制我国各地历年一、四、七、十各月的气温距平累积曲线揭露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气候振动的若干事实,利用1951—1976年500毫巴北半球逐月平均图资料对引起我国气候振动的环流条件进行了分析,以求对气候振动的原因作一探讨。

    • 关于确定人工降水影响范围的双比分析

      1979, 2(2): 136-143.

      摘要 (823) HTML (0) PDF 521.41 K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双比分析方法,以确定人工降水所影响的范围(有效区域的范围)。还对1975年,1977年和1978年4—7月份在福建古田水库地区进行的101次随机人工降水试验的资料,作双比分析。分析表明:雨量增值大于20%的区域位于作业点下风方10公里到40公里,宽度约10公里,与500毫巴风向一致。分类双比分析表明:积状云人工增雨大于20%的范围较小,位于作业点下风方10公里到40公里,宽度约5公里;层状云的增雨大于20%的范围较大,自作业点下风方10公里延伸到东和东南60公里处。均与500毫巴风向吻合。而且得出一个较有兴趣的现象,对积状云进行人工催化,使得水库以东地区的雨量,部分调节到水库上游地区,增加了进库水量。

    • 测雨雷达的校准

      1979, 2(2): 144-153.

      摘要 (838) HTML (0) PDF 644.42 K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雨雷达校准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为了保证雷达定位的准确性,而对雷达的方位角、仰角以及雷达测量的距离和高度加以仔细的校准;其次是精确测量雷达的主要参数,掌握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文主要总结近几年来校准我院“711”雷达的工作。

    • 东台站20年地面气压热力潮汐振动的谐波分析

      1979, 2(2): 154-159.

      摘要 (850) HTML (0) PDF 370.23 K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气潮汐与大洋潮汐不同,是指不仅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振动,也包括太阳对大气的热力效应而造成的大气振动,而且从地面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来说,后者是主要成分。大气中对应于太阳的主要潮汐分量的周期为全日、半日、三分之一日和四分之一日等项,而以半日周期分量为主。

    • 农田植被中的光能分布

      1979, 2(2): 160-168.

      摘要 (1007) HTML (0) PDF 539.47 K (1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太阳光能在农田植被中的传播,对于了解农田小气候形成以及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在国内外进行过不少研究,但由于农田植被的复杂性以及观测方法上的困难,人们对其了解还很不充分。本文根据在山西交城的一些实测结果,试图提供有关这方面的某些新的事实和认识。

    • 计算活动面温度的一种简便方法

      1979, 2(2): 169-174.

      摘要 (719) HTML (0) PDF 360.78 K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气候和农业气象工作中,通常都以百叶箱气温表示生物环境的温度条件。但这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近似。因为生物界(首先是农作物)在太阳辐射和生物体本身辐射的交换下,经受着远非百叶箱气温所能反映的温度变化。只有活动面温度才能真正代表作物的温度状况.因此,要观侧和积累活动面温度资料,以解决有关气候问题.

    • 从气象条件看杂交水稻的分蘖利用和结实率

      1979, 2(2): 175-183.

      摘要 (709) HTML (0) PDF 559.46 K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杂交稻的主要栽培特点之一是分蘖优势特强,80%以上的产量靠分蘖构成。但分蘖具有两重性,早期分蘖能形成一定的穗形结构,有利于高产。后期分蘖不仅成穗率低,且穗形又小,对产量作用不大。分蘖过旺还会造成田间郁闭,恶化小气候条件,以致病虫害严重,导致减产。提高结实率是杂交水稻生产中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1979, 2(2): 184-186.

      摘要 (760) HTML (0) PDF 196.05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照、热量、降水等气候要素,既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环境条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农业收成的丰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能否进行某项农业生产以及产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当地气候条件是否许可和人们对当地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程度。

    • 植物的水分平衡

      1979, 2(2): 187-192.

      摘要 (738) HTML (0) PDF 435.09 K (1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试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植物的水分平衡过程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认为植物的水分平衡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

    • 平均气温序列延长方法的讨论

      1979, 2(2): 193-200.

      摘要 (699) HTML (0) PDF 405.64 K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气候状况的逐年振动,根据不同时期资料求得的同一测站月平均气温累年值可以有相当大的差异。为了准确分析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通常要求各台站都用同一基本时期内平均气温的累年值。对于一些在基本时期内观测资料不全的台站,则要求用适当的方法求出它们在基本时期内平均气温的累年(订正)值。这就是所谓序列延长问题。

    • 对气候定义的一点认识

      1979, 2(2): 201-206.

      摘要 (741) HTML (0) PDF 411.84 K (1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气候的定义和气候学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在当前,现代化建设对气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就气候学的基本问题——气候定义提出一点初步的看法,供人家讨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