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11(1): 1-14.
摘要:本文分析了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当年夏季(6-8月)的台风活动与厄尔尼诺次年夏季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1972-1973,1982-1983年两次强厄尔尼诺现象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与赤道太平洋东部SST异常增暖、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夏季环流特征有密切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1988, 11(1): 15-24.
摘要: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提出关于温度影响作物发育的假设,井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育速度函数所满足的含小参数的微分方程,应用渐近匹配展开法求其近似解,导出了一个新的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式。利用这个模式计算有效积温变量,其效果比其它模式好。
1988, 11(1): 25-39.
摘要:根据实测的气象资料和大气扩散参数,选用了一系列大气扩散模式和烟云抬升公式,计算了扬子乙烯工程投产后大厂地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浓度场。本结果为该区的大气污染控制和城镇规划提供了依据。
1988, 11(1): 51-64.
摘要:本文应用波数-频率空间的动能方程,采用ECMWF/WMO资料,讨论了1983年6月11日至8月13日64天热带对流层上层200百帕东风带纬向平均气流以及各种尺度波动动能的振荡机制。动能20天左右的周期振荡特别明显,纬向平均气流、2-7波动能都具有20天周期的振荡。1波动能似乎存在40天左右的周期振荡.另外,1波、4波及7波动能的准一周振荡也很显著。纬向平均气流动能20天左右的振荡主要是由于平均气流与波动相互作用的强弱变化引起的。波动动能的振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效位能的转换、侧边界的气压做功以及波动间的非线性作用都很重要。波动动能的高、低频振荡之间存在明显制约关系。在低频振荡出现峰值时,高频振荡的振幅最大;在低频振荡出现低值时,高频振荡的振幅最小。
1988, 11(1): 65-77.
摘要:本文对各月500百帕北半球平均高度场,分为南北两个纬带进行分解,求得主要的分解系数和谐波参数的统计特征。通过分析,表现南环纬带的流场及其季节变化特点和北环纬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分纬带分解比按半球分解更为合理。
1988, 11(1): 78-88.
摘要:本文利用洞庭湖周围岳阳、常德和益阳三站1、4、7、10月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洞庭湖湖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特别是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湖陆风是显著的,湖陆风厚度大约为300米;湖陆风转换可以引起湖陆风散度和涡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清晨和傍晚降水的加强;一年四季都有湖陆风,但夏季更为显著,冬季不太明显。
1988, 11(1): 89-99.
摘要:本文对常规数字化天气雷达跟踪回波运动所使用的互相关分析法(简称相关分析法)作了数值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中作为判别因子的相关系数反映了所跟踪回波的结构特征。在均匀风场情况下,回波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故用该方法确定的回皮运动精度很高。但在非均匀风场中,回波结构在运动过程申发生变化,导致该方法的误差大大增加。
1988, 11(1): 100-105.
摘要:在假定空气绝热上升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云的凝结率和地面的降水率,推导出层状云系降水效率的计算公式,其优点是可以用常规探空资料和地面雨量求得降水效率。本文还利用1980和1983年梅雨期的南京、阜阳和安庆探空资料估算云中垂直气流速度,得到云的凝结率;对上述两年的地面降水率分别用安徽白湖地区和南京以西滁县地区的加密雨量站网求得平均雨量,进而得到梅雨锋层状云系的降水效率。
1988, 11(1): 106-115.
摘要:本文使用1979-1984年5-7月的静止卫星云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长江下游地区对流云团的初生位置、移动路径、持续时间、形成方式、云团与天气尺度云系的关系及云团发展维持的某些云场特征。
1988, 11(1): 123-131.
摘要:本文利用波数域能量方程,诊断分析1986年2月下旬——3月初在福建出现的一次强寒潮中期天气过程,揭示了过程的能量学特征;并分析不同纬带间长波、超长波的相互作用与寒潮中期过程的关系,为预报南方寒潮提供一些线索和依据。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