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19(4): 387-392.
摘要:采用积分方程法得到均匀及非均匀锥球状冰雹对偏振雷达电磁波散射、衰减的数值结果,着重分析了粒子的尺度与形状因子对锥球状粒子的散射和衰减特性的影响。
1996, 19(4): 393-398.
摘要:利用1962~1993年南极16站地面至30hPa10个标准层上月平均温度、南极臭氧总量以及2800MHz太阳通量资料,采用最大熵功率谱方法,研究了各季中月南极诸高度气候的线性趋势变化、熵谱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南极平流层气温(臭氧总量)在各月均呈变冷(减少)趋势,10月100hPa气温(臭氧总量)10年的变率最大达-1.8℃(-14.8%).南极对流层气温(2800MHz太阳通量)在各月均呈显著增暖(增强)趋势,1月500hPa气温(太阳通量)10年的变率高达0.4℃(22.1个单位).各月太阳通量均呈显著的3年及9~10年甚低频-年代际周期变化。而对流层850~500hPa气温变化熵谱仅在7月具有相应的特征,南极对流层顶气温在各季中月均无显著的趋势变化及周期性变化。提出南极春季臭氧的显著减少及夏季太阳通量的增强是平流层显著变冷及对流层变暖的重要原因;南极夏季对流层显著增暖导致南极大陆边缘部分冰雪消融,可能是近年来全球海平面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 19(4): 399-404.
摘要:依据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变化的实验结果,提出衡量不育系育性变化规律的特征值及其量化模型。并用7个不育系的多点多年育性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介绍了鉴定不育系特征值的方法和程序。
1996, 19(4): 405-411.
摘要:介绍一种天气多普勒雷达实时处理系统,在486计算机上可以实时采集、显示和存贮雷达资料,为用户提供各种天线扫描方式下的回波强度、回波径向速度和速度谱谱宽资料,以及线性和对数通道回波信号的I、Q、Z值。整个系统在参数设置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用户可以修改几乎所有可变雷达参数;在实时操作时,由菜单驱动,简单便捷。既适用于相对固定的业务化观测,也能满足灵活多变的科研需求。
1996, 19(4): 412-418.
摘要:研究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大气运动影响的纬度效应,讨论了其与副热带高压系统尺度特征影响程度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其对中国旱涝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了其纬向分量偏差场、西风廓线“形变”、西太平洋“附加环流型”。
1996, 19(4): 419-426.
摘要:用ƒ平面非静力平衡滤声波模式,在自然坐标系下,运用WKBJ方法及能量方法研究了非平直基流对中尺度扰动波包发展问题。结果表明:中尺度波包对称发展主要取决于扰动波结构与背景场结构之间的匹配。当基流为平直气流时,波包发展取决于背景场非热成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当基流为弯曲气流时,波包发展取决于非梯度风平衡下的非热成风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研究还表明,扰动波包发展还与背景场热成曲率涡度有关。
1996, 19(4): 427-433.
摘要:在对现今常用的几种嵌套边界条件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普遍边界条件,它可以在不同的假定下转变成各种常用的嵌套侧边界条件。由此可清晰地分析对比各种常用嵌套边界条件使用时的优缺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1996, 19(4): 434-438.
摘要:应用刘桂馥(1995)[1]提出的递归相似(又称递归分解)方法,考查了百余年(1856~1991年)南、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温季距平的状态跃变。发现在适当分辨率下,海温跃变具有准10年周期特性。
1996, 19(4): 439-444.
摘要:应用几何光学中的射线理论,直观地讨论了准定常波在时间平均基流中的传播,解释了定常波传播的纬向非均匀性。结果表明:折射指数平方可表示为基流绝对涡度对基流流函数的微商,定常波的传播路径与折射指数平方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射线有向折射指数平方大值区传播的趋势,而小值区则成为射线传播的区域性屏障。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射线传向小值区为偏射时,则发生单向折射;若为正射时,则可以发生多向折射。最后,应用实测资料计算了500hPa高度上折射指数平方的分布,发现能很好地解释实际大气中准定常波的传播路径及其多向折射现象。
1996, 19(4): 445-449.
摘要:根据泡桐生理生态特性和分布区20个站点辐射、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料,得出泡桐在不同地理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和分布规律。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泡桐生产影响的一般情形和相应对策,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泡桐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1996, 19(4): 450-455.
摘要:根据ERBE和ISCCP资料以及实测和计算的地表净辐射资料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我国大气净辐射的气候特征;分析了其与各辐射分量及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净辐射与大气吸收短波辐射有很高的线性关系,并可由此建立起统一的大气净辐射计算式。大气净辐射随拔海高度递减的趋势比较明显,其随纬度变化在夏季呈弱递增,冬季则为均匀变化。最后还就本文与文献上的大气净辐射分布形势及数值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差异较大。
1996, 19(4): 456-463.
摘要:利用我国20个测站常规探空资料,运用大气折射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大气折射垂直分布的三种统计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使用的4/3地球半径模式精度较差,只有在离地面1km高度以下使用,才能保证精度;改进的等效地球半径模式精度最高;指数模式在离地面3km高度以下使用,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1996, 19(4): 464-469.
摘要:从金湖县夹闵农业开发示范区的常年天气气候特点和现有耕地等自然资源出发,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方法,按照不同的天气气候年型,分别构造了优化种植规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模型指导年度种植,既可保证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又可使油料产量和经济净效益达最大。
1996, 19(4): 473-477.
摘要:通过对1989~1992年台风影响浙江期间,杭州数字化雷达回波及对应的地面58个气象站和156个水文站自记1h雨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在浙江仅有台风单一系统引起降水时,杭州数字化雷达回波强度Z与雨强I.根据Z=A·Ib关系得出A、b系数在不同探测范围的值,以得到Z与I关系,并结合雷达回波的移动情况,制作了浙江省台风0~3h雨量等级预报。
1996, 19(4): 478-481.
摘要:根据云南省内分布相对均匀、资料年代较长的18个代表站的1951~1994年的气温资料,用EOF方法分析了40年来云南省气温场变化的基本特征。
1996, 19(4): 482-487.
摘要:利用中尺度模式MM4,研究了中尺度模式的暴雨模拟对于不同水汽输送方案的敏感性。采用5种平流差分格式来计算水汽的水平输送,用该模式对3次暴雨过程作了数值试验。并把不同方案的降水模拟结果与实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的暴雨模拟对水汽输送方案十分敏感,正定高精度的Prather格式的模拟结果最接近实况。
1996, 19(4): 488-495.
摘要:对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果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