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24(2): 155-161.
摘要:从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两方面探讨了高空急流轴的倾斜对急流出口处右侧辐散场形成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都表明,-旦高空急流轴发生倾斜,则由于其出口处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势必会在“倾斜”急流轴出口处的右侧出现较强的辐散场。实例计算也表明,高空急流轴倾斜以及急流出口处右侧强辐散场的出现明显早于大暴雨的产生,因此,高空急流轴走向的变化对于预报暴雨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2001, 24(2): 162-164.
摘要:提出适时回归方法,由卫星云图资料估计湿度场。数理统计中的回归诊断是查找野点的强有力方法,本文成功地运用回归诊断于卫星云图资料估计湿度场,提高了精确度,得到良好效果。
2001, 24(2): 165-170.
摘要:通过对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对p-·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模式较准确地再现了中国区域气候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中国东部降水带的季节性进退,模拟的各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与实况基本相符,但模式低估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春季降水,而高估了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秋季降水。
2001, 24(2): 171-177.
摘要:用根据CCA方法设计的-个统计预报模式对我国3个月平均气温距平进行预报试验,并用交叉检验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预报技巧随提前时间增长而减小得较少;用全球表面温度作预报因子有较高的预报技巧;7、8、9月3个月较易预报,而10、11、12月3个月较难预报。
2001, 24(2): 178-185.
摘要:根据光的多次散射理论的离散纵标法,利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探空站的资料,计算出不同高度上分谱段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向上、向下散射辐射,与相应时刻的卫星测值(可见光、红外通道S-VISSR计数值)进行逐步回归拟合,建立晴空状况下卫星测值与大气中各高度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统计模式,并将拟合方程进行稳定性检验。据此可以利用卫星资料计算各高度分谱段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
2001, 24(2): 186-193.
摘要:分析了我国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兰帕尔-齐夫复杂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均而言,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复杂度约为10~11,小于随机序列的复杂度13;年平均气温变化序列的复杂度最小,秋季平均气温变化序列的复杂度最大。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序列的复杂度小于月平均气温变化序列的复杂度。月总降水量变化序列的复杂度小于季节和年总降水量序列的复杂度。从空间分布来看,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复杂度为西部、北部大于南部和东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的复杂度最大。
2001, 24(2): 199-206.
摘要:利用NCEP/NCAR提供的40年再分析资料和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SSTA的关系。指出东亚夏季风在70年代中期发生显著变化,1976年前东亚夏季风偏强,受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1976年以后,东亚转为弱夏季风阶段,华北地区进入少雨期。研究表明,1976年前北太平洋SSTA对大气作用显著,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大圆波列会产生-种年际尺度的“刺激”作用叠加在年代际背景上,加强或减弱波列强度,造成强夏季风阶段华北夏季降水偏多气候态下的年际变化。1976年后,北太平洋地区海气温差小,海温对大气加热作用不明显,因此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大圆波列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也变得淡漠,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再显著
2001, 24(2): 207-213.
摘要:用1951~1999年资料详细研究了浙江省4个观测站的年、季、月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提出了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进行统计检验。指出,气候变化也可以出现在气象要素的变率上,提出了用计算滑动均方差的方法来识别这种变率异常的方法
2001, 24(2): 214-220.
摘要: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欧亚地区500hPa高度距平场与下表面温度距平场间的大尺度相关空间型。结果表明,两个场整体相关程度远高于随机水平,得到4对显著的耦合空间型,解释两场间协方差平方和的86%和各自方差的58%和38%,反映500hPa环流两种不同纬带的纬向环流异常和两种不同形态的经向环流异常,两个场距平之间的配合是受静力平衡关系支配的。秋季的表面温度异常能给出冬季中低纬500hPa高度距平符号的信息。
2001, 24(2): 221-227.
摘要:分析了1998年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及大尺度环流特征,研究了1979~1998年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年际变化、环流背景特征以及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认为夏季东北亚500hPa平均高度偏高(低),东亚地区“+-+”(“-+-”)的距平波列,是典型的东北亚阻塞高压强盛(稀少)的环流型。太平洋海温的异常,激发东亚地区的遥相关波列,致使东北亚500hPa高度场异常,可能是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的原因之-。在亚洲中高纬高度场平均偏高的环流背景下,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高压对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发展和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1998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繁也是东北亚阻塞高压异常频繁的可能原因之-。
2001, 24(2): 228-236.
摘要:为了检验用Fritsch-ChappeⅡ积云参数化方案改进的MM4模式[1]对梅雨锋暴雨系统的模拟能力,初步确定该模式的稳定性、可靠性,用不同的侧边界条件、地形条件、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法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采用Kuo-Anthes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模式模拟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模式对高度场和降水的预报均有改善,并能预报出-些细致特征。此外,改进模式对侧边界条件和地形极为敏感,而对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法的敏感性较弱,因此在模式侧边界条件选取和地形处理方面应十分谨慎。
2001, 24(2): 239-241.
摘要:用概率统计理论证明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初始估计的优良性,给出评估伴随同化方法效果的指标及其简单算法,并用随机模拟验证。
2001, 24(2): 242-249.
摘要:通过对ENSO循环的两个不同位相中印度洋地区海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指出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变化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是ENSO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于赤道东太平洋暖位相期,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分布为东冷西暖;与此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冷位相期,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分布为东暖西冷。进-步的分析还发现,印度洋东、西部地区海温变化纬向差异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印度洋赤道以南0~25°S附近,且这种差异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在整个夏季风期间差异较大,而冬季风期间较小,其中冷位相期间的纬向差异比暖位相期间的纬向差异大。代表印度洋纬向差异的IDM(偶极指数)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2001, 24(2): 250-257.
摘要:为了研究大气水资源本底分布特征,本文提供人工影响天气潜力和背景依据,采用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取得哈尔滨地区1999年春夏季积雨云、积层混合云和层状云27次降水资料,分析了三类降水云雨滴微结构参量及其演变,并使用线性回归和逐步判别,对Γ分布参量n0、λ和μ的线性关系进行统计计算,得出了-些有意义的结果。
2001, 24(2): 258-264.
摘要:利用改进后的p-9层混合坐标系模式,采用不同的土壤温度与太阳短波辐射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夏季风降水进行模拟,发现改进的土壤温度计算法和改进的Lacis和Hansen(NEW)短波辐射参数化方法相结合能较好地模拟降水。利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土壤温度对降水的显著性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场的空间分布。通过与实测降水的比较,发现该模式对有些时段的降水模拟得较好,对有些时段的降水特别是对强降水过程模拟较差,降水量普遍偏小。
2001, 24(2): 265-268.
摘要:研究了紫外辐射(UV-B)增强对圆叶和尖叶菠菜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将显著降低圆叶菠菜种子的出芽率和出苗率,延缓发芽进程、出苗速度,影响幼苗长势;而对尖叶菠菜的影响较小;增强UV-B辐射还能有效抑制菠菜种子发芽时因病菌感染而发生的霉变,并减少幼苗期病虫害的蔓延和发展。
2001, 24(2): 269-374.
摘要:介绍了NCAR绘图软件在Windows下的编程方法和具体实现,解决了在科研绘图工作中遇到的-些实际问题。对在Windows下编程的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Fortran编程员提供了在Windows下编程的基础。
2001, 24(2): 275-280.
摘要:分析了青海省西宁市和互助县两地的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在青海省人工防雹区山多、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使用SD型闪电计数器可以识别炮点周围40km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由山区向平地移动时,5min闪电频数不小于40次,可作为作业的指标;而雷暴从平地向山区移动时,作业指标不小于30次/(5min)。雷暴云闪电频数的升度大于10次/(5min)也可以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云的指标,但时效较短。利用SD型闪电频数识别高原雷雨云和冰雹云是-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手段,有助于没有雷达等观测设备的偏僻山区防雹作业。
2001, 24(2): 281-285.
摘要:利用NOAA提供的逐月欧亚大陆雪盖面积指数资料,分析了欧亚大陆雪盖月际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其月际动态演变特征非常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此外,还初步探讨了其与后期区域气候的关系。
2001, 24(2): 286-290.
摘要:结合等压面上高度场及其气象要素矢量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种能客观反映大气在等压面上的运动规律的可视化方法表面场线映射,它在气象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2001, 24(2): 291-294.
摘要:分析了气温、气压变化造成的高度表误差及气温的变化带来的飞机空速表误差,认为现行民航航线飞行安全高度的规定存在-定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办法。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